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勾画了“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壮丽图景,回应了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美好向往。明确了水利在国家安全、经济发展、民生福祉、绿色转型等多方面任务,确立了新发展阶段水利的基础地位,指明了新发展理念指导下水利的创新方向,规划了服务新发展格局水利的作为空间。“美丽江苏”是“十个江苏”建设任务之一,是实现“六个显著提升”的重要举措。江苏水利人必当牢记使命,不负嘱托,真抓实干,接续奋斗,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奋力谱写美丽江苏水韵篇章。
水利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环节,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过去五年,遵循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开启了河湖治理的新时代。形成了系统治水的科学路径。率先出台生态河湖行动计划,作为系统治水总抓手,水利部转发全国学习借鉴。构建了符合江苏实际的防汛格局。水利厅负责防汛抗旱日常工作,连续成功抗御大洪水、大旱情和强台风,工作成效获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推动了河湖生态的转折变化。率先部署打赢打好碧水保卫战、河湖保护战,创新河湖长制实践。率先开展河湖违法圈圩和违法建设专项整治,治理突出问题3.8万个。率先实施重点河湖治理,洪泽湖渔民上岸两年任务一年完成。实现了工程体系的整体提升。建成了走马塘、新沟河、新孟河、川东港整治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流域防洪能力持续提升,区域引排能力不断完善,水资源配置能力切实增强。增强了服务民生的能力水平。提前半年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年度任务,率先实现全省城乡供水一体化。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转有效的农村水利工程体系,服务“三农”的能力持续提升。
水,是江苏最灵动的生态基底、最厚重的文化符号。面向未来,江苏水利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都水利枢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围绕省党代会“十个江苏”建设目标,加快构建与省域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努力建设“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永续利用、水生态系统复苏、水管理智能高效、水文化传承弘扬”的水利现代化,保障经济社会安全与发展。
筑牢水安基石,为美丽江苏守底色。建成“功能综合、安全可靠、运行高效、防御有序”的防御体系,筑牢水安全保障的坚实基础。要优化水网格局,打造“九路入海、八河归江、三纵调度、五湖调蓄”为纲的江苏水网,强化水网防洪、排涝、灌溉、供水、航运、生态、文化综合功能,成为现代国家水网的江苏板块。要补齐工程短板,扩大沂沭泗洪水东调南下规模,加固骆马湖堤防;扩大淮河洪水入海通道,巩固沿海防潮体系;稳固长江河势,提升江堤防洪能力;扩大太湖北向长江引排、东出黄浦江供排能力。完善江水北调、东引北送、引江济太供水体系,推进区域内部水系连通与河道连片综合整治。要强化精细管护,构建智能感知网络,推行工程精细化管理,及时掌握工程安全状态。加快数字孪生应用,助力河湖与水利工程管理、防汛管理创新。健全水利工程消耗补偿机制,足额落实维修养护资金,及时消除工程缺陷。要完善灾害防御,实行“预防为要、调度精准、防控智能、协同有序”的防御策略,前移防御关口,健全综合监测网络,完善超标准洪水、特殊干旱、突发水污染事件防御预案,形成专业化的查险、抢险队伍,强化多部门、跨区域协力防灾,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提升水润成效,为美丽江苏增绿色。构建“节水优先、配置有序、利用高效、保障有力”的供用水格局,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到水资源节约有度,坚持节水优先,探索水资源相对丰沛地区节水之路。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推进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强化水资源集约利用和分质供水。做到水资源配置有序,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和河湖生态用水保障底线。推行精准分水与水流资源确权登记,强化用水计划管理和精准调度,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实现全省取水规范化管理全覆盖。做到河湖资源利用有效,严格水域用途管制,建立水域分区管理机制,落实分区管控要求,规范河湖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和开发利用活动,保障水域空间完好。强化岸线集约节约利用,优化生产岸线布局,提高岸线利用效率和效益。
确保水美品质,为美丽江苏添成色。打造“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的幸福河湖,为高品质生活提供水环境保障。实现入河排污全达标。发挥河湖长制优势,加大河湖水污染防治力度,强化水污染流域协同防治。深化入河湖排污口整治,以支流水质保干流水质,以干流水质保湖体水质,倒逼河湖污染源治理。健全水葫芦等漂浮物常态化打捞和跨界联控机制,保持河面洁净。实现河湖违占零发生,完成乡级河道、面积0.5平方千米以上湖泊管理范围划界,对水域岸线进行“空间全覆盖、时间无缺失、责任全到位”刚性管控。加快退圩还湖,清退不合理开发利用项目,实现水域面积与生态岸线稳中有增。实现生境复苏广覆盖,强化河道生态廊道与湖泊生态绿核建设,打造生态屏障。加强长江岸线综合整治,展现大江风貌。加强大运河管护,塑造美丽中轴。推进太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再现太湖水美。建设洪泽湖生态湖岸,保障清水北调。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建设清洁小流域。实现治水文化常传扬,构建以长江、大运河为轴,传承千年治水历史的水情教育文脉,形成多部门共同推动水情教育工作格局。打造水利风景区精品,保护水利遗产,提高水利服务公众高品质生活的能力。大力弘扬水利精神,助力构建人水和谐的良性关系。